随着我国冶金产业的不断发展,一些融入了高新技术的冶金设备被大量投入到生产建设当中,并发挥出了重要作用。为了更好的延缓其劣化程度,提高使用寿命,本文针对冶金工业的生产环境、工况进行分析,探索冶金机械设备的维护工作。
1.1冶金机械设备的劣化三个方面
1.1.1使用劣化。是指冶金设备在应用过程中,因为受到磨损以及化学药品、酸碱的腐蚀发生的变形或损害。材料上因为吸附了大量的污染成分,从而造成部分性能丧失,影响到冶金设备的正常工作。
1.1.2,性能劣化。性能劣化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绝对劣化,一种是相对劣化。前者是设备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出现损坏,直至报废;后者则是指尽管设备没有明显的老化,但与其他同类新产品相比较,在技术以及功能上面,出现了较大差距,称为是技术性劣化。
1.1.3自然劣化。当设备在存储过程中或是停产停运中,设备与自然条件下的空气、水中的元素进行缓慢反应,从而发生设备的自然腐蚀现象,给冶金设备造成一定的损害劣化;另外也可能在一些较大的自然灾害情况下,加剧冶金机械设备的劣化。
1.2冶金机械设备的损耗三方面
1.2.1减损主要表现是腐蚀、生锈、变形、磨损老化等现象。
1.2.2破损主要表现是冲击负荷大、疲劳、运转条件恶劣、操作方法不当等发生破损。
1.2.3污损主要表现是设备粘附大量污垢、水的浸蚀等发生的污损。
从机械设备劣化含义和设备损耗的含义方面看是基本相同的。由于冶金机械设备的使用环境比较恶劣,设备的劣化、损耗往往加剧,设备劣化或损耗使设备的性能下降、故障增多、维修费用增加,造成产品产量减少,质量下降,成本增高,设备本质化安全性能下降。
1.3对设备劣化或损耗的补偿方法
一是采用新设备来替换已经劣化或损耗的旧设备,即进行设备更新;二是在使用过程中通过检修进行局部性的补偿。由于设备零部件的使用寿命是长短不齐的,因此用维修方法进行局部性的补偿,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
冶金机械设备的维修,即维护与检修。设备维修的目的在于使设备保持完好状态,以便最有效地使用设备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做好设备维修工作显得尤为重要,维修需针对下述六种要素加以持续改善和提高。1.生产量一消除故障停机,防止设备性能下降,以完成生产目标;2.质量一消除因设备原因而引起的产品质量问题;3.成本一消除由于设备劣化而造成的收益率下降和能源损失等;4.交货期一消除由于设备故障而造成交货期推迟;5.安全一确保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6.环境一搞好环境,提高作业人员的劳动情绪,减小环保压力。
3.1冶金设备的维修策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预防(计划)维修2.预知、状态维修
3.改善维修 4.事后维修
5.日常基础保养 6.TPM全员生产维修
预防(计划)维修:预防维修一是为了发现将导致停止生产或者危害性能的状态,而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查。二是当上述状态还处于初期阶段时,就消除上述的状态,或者对设备进行调整和维修。
预知、状态维修:由于预防维修在实际工作中带有一定的盲目性,近年来迅速发展的监测技术给检查提供了条件,因而产生了预知维修新技术,其主要特点是:设备在运转时进行连续监测,可早期测出将要发生的故障,自动发出即将发生故障的警报;设备运转时进行全面分析并提出书面报告,能在设备运转过程中正确地找出即将发生故障的原因;因此只须更换或修理损坏的零件,按照实际需要进行维修,预知、状态维修可详细计算维修费用、工期、备件储备量等情况。
事后维修:事后维修即设备发生故障后或者磨损到不能进一步使用时才进行修理。属于这一类型的有故障维修,其含义是在设备发生故障后才进行修理和设备磨损到不能进一步使用才进行修理。事后维修的主要特点是维修具有事后性,缺乏预防性。
TPM全员生产维修方式:是设备维修方和生产操作方成为一体化、组织设备的点检管理、设备操作使用、设备维修等部门从领导到一线的全体职工来参加设备管理。
目前多数冶金企业推行的维修方式主要是以预防为主的全员设备管理维修方式,这种以“防”为主的维修管理方式所暴露出来问题较多,易产生过度维修现象和维修成本过高等弊端,给企业降成本,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3.2冶金机械设备的维修目标
冶金机械设备维修目标:就是用最佳的维修费用投入来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把预防维修逐步向预知、状态维修发展,以点检定修和预知、状态维修为主线,强化设备的基础管理,推行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多种维修方式并存的设备维修策略。
设备维修管理的手段:就是以设备维修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为手段,积极采用先进的设备管理方法和检测诊断、维修技术,在“点检定修制”的基础上逐步推行以预知、状态维修为主,实施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多种维修方式并存的设备维修策略。
冶金机械设备点检定修制是确保设备状态稳定和设备维修费用合理投入的关键。推行TPM全员生产维修管理模式,强化设备的基础维护与保养,深化设备基础管理,以预知、状态维修为主的多种维修方式并存的维修策略,不断提高设备管理和维修技术的现代化水平。
4.1加强点检员队伍建设
点检员不同于维护工人、检修工人,也不同于维护技术人员,而是经过特殊训练的专门人员,因此对其基本素质要求是:
4.1.1掌握现代设备管理基础理论,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及管理意识。
4.1.2知识面广,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
4.1.3能使用多种基本测试设备、诊断仪器仪表以及各类特殊工具,在技术上是多面手。
4.1.4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和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
4.1.5有较强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感,并将其融会到实际工作中。
4.2实施全员设备点检制
设备点检制,是以点检为核心的设备维修管理体制,是实现设备可靠性、维护性、经济性,并使三方面达到最佳化、实行全员设备维修管理(TPM)的一种综合性的基本制度,因此要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4.2.1操作人员必须参加设备日常点检。专职点检员制定标准(包括部位、内容、周期等),对日常点检进行指导、检查和评价。
4.2.2专职点检员对分管区域负责,既从事点检,又负责设备管
4.2.3有一套科学的管理标准、业务流程和推进的组织体制。
4.2.4有比较完善的仪器、仪表及检测手段和维修设施。
4.2.5有一个完善的操作、点检、维修三位一体的TPM体制。
4.3建立设备维修标准体系
标准是衡量人们行为动作、工作任务等实施过程的基本准则。《点检标准》、《给油指标准》、《维修作业标准》、《维修技术标准》是指导点检员、操作人员、检修人员日常工作的标准。点检定修制建有一套较为完整的维修标准体系(即四大标准),点检就是把设备可能发生劣化和故障的部位,设定若干个点,明确规定出维修管理值(检修标准值),点检周期和点检方法,并指定人员,即实行“五定”管理(定点、定标、定期、定法、定人)的维修标准体系,这是贯彻执行点检定修制的技术基础和依据。
4.4推行点检-定修制
定修制以设备的实际技术状况为基础,与点检制互为因果关系。“点检定修”是一套制度的两个侧面,点检发现的问题将随时根据经济性、可能性,通过日修、定修、年修计划加以处理,减少了大、中、小修的盲目性,把问题解决在最佳时期的动态修理中。因此,只进行点检而不推行定修制,也不是点检活动的完整系统。
定修制就是包括在定修中所叙述的要点、特点及内容的一种设备检修管理制度,定修制的核心内容是定修模型。即:在定修模型的指导下,按照工程立项→委托→工程接受→工程实施→工程记录,五个步骤,所形成的一套科学而严密的检修管理制度。
通过对定修的科学、标准化程序管理,充分提高实际检修工时利用率。因此有计划地组织设备检修可以提高检修人员的工时利用率,以有限的人力完成设备所必须的全部检修工作量。按照严格的定期检修周期、规定的检修时间,并以最精干的基本人数的检修力量,安排连续生产系统的设备在停机时间最短、生产物流损失最小、能源介质损失最少、修理负荷最均衡、检修效率最高的一种最经济的检修方式,是现代化设备实现预防维修的最佳形式。
为了保证机械设备的正常使用,提高设备完好率,减少配件流动资金,必须掌握配件供应原则,编制配件供应计划,严格选择配件来源,加强配件仓库管理等。材料和配件应遵循供应原则:1.保证重点,兼顾一般。2.计划供应,定额发料。3.合理库存,节省费用。4.挖掘潜力,厉行节约。即计算合理的储备量,采用经济批量法,保证机械设备要求,从而节省储备和采购费用。
总之,机械设备是企业完成生产任务的主力设备,推行TPM全员生产维修管理模式,强化设备的基础维护与保养,不断完善点检定修制,做好机械设备的维修工作,及时消除设备运行中存的各种隐患,为完成生产任务起到了重要作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