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仪表价格联盟

精心呵护的孩子却没有安全感:问题出在了哪里?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过度保护孩子的结果是设限,他人生的唯一可能性,就是活在我们给他制造的局限中。给孩子安全感,是用爱在他内心注入力量,给他充分的勇气去经历,去探索。让他在亲身体验世界的冷暖和阳光风雨中成长,在内心深处建立起真正的安全感,才能活出属于他自己的人生无限可能。

01 真正脆弱的不是孩子心灵,是家长紧绷的神经

人们越来越关注孩子的心灵健康了,这是时代的进步。

可我们同时又发现,很多人在精心呵护孩子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因为过度担心孩子心灵受伤,因为太想给他满满的安全感,变得草木皆兵,对孩子每说一句话,每一个风吹草动都显得格外小心翼翼。

前段时间,因一只壁虎引发的学生日记风波,让我记忆犹新。

那天,有只壁虎光临了某班级,被几名学生写进了日记里。老师将作文晒到了家长群,因为写了孩子的真名,当晚老师收到了一位学生父亲连发的6条质问微信。

原来这位父亲看到女儿在同学的作文里被描写成”残忍”对待壁虎的参与者,担心她自尊心受伤,担心同学对她有看法,担心她因此被孤立,甚至担心作文被网络广为传播,对女儿造成一辈子的负面影响。

他唯独没想到,自己这几条微信的发出,居然引发了网络的广泛关注。

本意是为了保护女儿少受影响,结果却让这个本无声息的”事件”传播得人人皆知。

孩子真的脆弱到了不堪一击的地步吗?

很多时候,脆弱的其实是我们很多家长时时紧绷的那根神经。

因为爱子心切,遇上关乎孩子的情况,家长特别容易产生过激反应。可能孩子并没有意识到什么,家长的过度反应,有时却反而误伤到了他们。

因为,家长的焦虑心态,很容易传递给孩子,让孩子的内心也跟着变得敏感脆弱易受伤。

02 过度保护,满足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的需求

孩子不能打不能骂;

孩子的心理感受不能忽略;

要第一时间回应孩子的要求。

这些话本身没有问题,它在告诉我们,给孩子安全感前提是: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和独立人格。

问题出在了我们对言语情境的曲解和断章取义上。

当”孩子的心灵不能受伤”这句话的效应被大家无限放大时,过度呵护就成了很多父母的”最保险育儿”方式。

于是大家在育儿路上走得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有这样一个家庭,爸爸妈妈和外婆三个大人360度无死角地全方位呵护和照顾着儿子毛毛。

他们说:

我们尊重孩子,从不干涉他的行为,做什么,玩什么,都让他自由选择。

我们只想给他足够多的爱和陪伴,给他快乐健康成长的童年。

他们不仅对毛毛有求必应,甚至在孩子没有要求时,也会主动让孩子感受到他们的存在。

似乎要以这样的方式才能证明自己是在用全身心陪伴孩子。

毛毛在玩的时候,妈妈紧随左右不停地同他说话。毛毛不胜其烦,不理妈妈,妈妈竟然因此感到有点失落。

由于父母的不拒绝,毛毛的玩具已经堆满了整个家,很多还是重复的。这导致毛毛每样玩具都只玩一两分钟就扔下,父母一直不停地跟在后面收拾残局。

在他们的努力下,3岁的毛毛不会自己穿衣、吃饭,不会刷牙、洗脸。

毛毛不仅自理能力停留在婴儿水平,性格也像婴儿:自我中心、无法专注、一不如意就打父母。

可爸爸妈妈最在意的,不是毛毛的随心所欲和自理能力,而是他无法专注。

因为在他们看来,性格不好他们可以包容,自理能力差他们可以包办,但孩子专注力他们就无法取代了。

父母的心理需求满足了,孩子的成长机会却被剥夺了。父母走了孩子的路,却让孩子变得无路可走。

我们呵护孩子的心灵,是尊重他的独立人格,而不是一切以孩子为主或包办容忍他的一切,更不是围着孩子打转而失去了自己。

03 每个孩子最初对世界的看法,都是父母给予的

对孩子过度保护等于在告诉他,这个世界是充满危险的,没有我们的保护,他将寸步难行。

这是一种可怕的信念传递。

当孩子的所有安全感和快乐都需要依赖父母的小心呵护才能得到时,他们的人生悲剧就开始了。

这种精心呵护的结果是,他在未知的世界中充满恐慌。

当他得不到父母的照顾时,父母刻意为他打造的虚幻世界就开始破灭。任何一个小小的风雨,都会变成他心中无法承受的狂风暴雨。

事实上,父母总有离开他的一天和照顾不到的时候。到时孩子又将如何去独立面对和适应那个并不事事如愿的真实世界?

这样的过度保护,才是毁灭孩子安全感的元凶。

真正的用心呵护是,在孩子的人生之初,用爱建立起他对世界的信任和安全底色。然后给他向外探索的勇气,帮助他努力学会用自己的力量去更好适应这个不尽完美的世界。

04 父母的过度保护,是在给孩子的人生设限

在《德国妈妈岗位的行为准则》里有这样几条:

不要多帮孩子做,而是多让孩子做;

告诉孩子:跌倒了,自己站起来;

让孩子在碰撞中成长,而不是在呵护中长大;

不以自己的经验,取代孩子的感受。

这才是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的正确方式。

在孩子的成长路上,的确会遇到许多日常的小困难和小痛苦:

偶尔的饥饿,一时的寒冷,适当的细菌,能克服的困难,可承受的打击,磕磕碰碰的小受伤。

这些都是生活的常态,是大自然馈赠我们体验人生百味后转化成心灵营养的珍贵礼物。

正是这些挫折经历,才能让孩子在真正的生活中学会面对自然挫折,获得内心智慧与能力的成长。

  • 偶尔的饥饿,不会让孩子营养不良,反而激起他更好的食欲;
  • 偶尔的寒冷,不会冻坏孩子,却能增强他的身体调节功能;
  • 偶尔的磕磕碰碰,不会让孩子致残,却增加了他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反应力。

所有的经历背后,都裹藏了一份滋养心灵的力量源泉。

剥夺孩子这样的机会,只会让他变得不懂珍惜,变得脆弱不堪,无法面对外面的风风雨雨。

过度保护孩子的结果是设限,他人生的唯一可能性,就是活在我们给他制造的局限中。

给孩子安全感,是用爱在他内心注入力量,给他充分的勇气去经历,去探索。

让他在亲身体验世界的冷暖和阳光风雨中成长,在内心深处建立起真正的安全感,才能活出属于他自己的人生无限可能。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