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仪表价格联盟

【两会聚焦】宁夏创新“加速度”如何跑 ——代表委员关注的那些事之十五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创新,一个永不过时的话题,一个事关兴衰的动力源。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中国如果不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新旧动能不能顺利转换,就不能真正强大起来。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发出“跑出中国创新‘加速度’”的动员令。自治区第十二次亦把“创新驱动”摆在三大战略之首,集众智汇众力加快宁夏转型发展。

  前夕,记者走访我区多家企业和科研单位。针对记者在企业一线收集上来的问题,代表们畅谈己见,建言献策。

  腾笼换鸟,聚合产业新动能

  走进企业

  银川隆基硅材料有限公司是全球单体规模最大的单晶硅制备企业,2017年研发投入达2.8亿元,占比4.3%,企业内部实施创新项目56项,累计创收6亿余元。

  “技术创新能力薄弱、能源利用效率低下、管理方式粗放等,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整个行业的继续发展。”公司高层认为,传统光伏行业经过多年发展,整个行业越来越接近传统制造业,光伏行业自身的一些瓶颈开始显现。为此,该公司将未来1至2年创新工作的核心确定为智能工厂建设。

  一些新兴产业刚刚进入“青春期”为什么就遭遇“亚健康”?传统产业如何焕发生机?

  代表建言

  “传统企业要从困难和压力中解放出来,办法只有一个,就是技术升级、产业升级、发展升级。”许宁代表说,自治区第十二次提出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以来,全区上下高度认同、扎实推进,各项工作有序展开。目前,自治区已经出台了《关于推进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意见》,建立了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和科技厅共同牵头的工作机制,召开了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进会,并从2018年起将创新发展纳入年度效能目标考核体系,为创新驱动战略各项措施落到实处提供了重要保证,创新驱动战略各项任务正加紧落实。

,尤其对报告中加快制造强国建设,‘发扬工匠精神,来一场中国制造的品质革命’感触颇深。”邵俊杰代表说,技术创新是企业得以发展、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以神宁集团矿山信息化建设为例,就经历了自动化、数字化、智慧矿山三个阶段,建成了集数据、图像、语音传输于一体的“三网融合”综合网络平台。目前正在开展智慧矿山建设,利用现代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实现生产管理精细化,经营决策科学化,最终达到矿山管理智能化目标,实现矿山“无人或少人”。

  李郁华代表建议,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关键是要做好“浴火重生”“腾笼换鸟”“无中生有”三篇文章,在打造全要素链上下功夫,将短链做长、单链做多、弱链做强,推动产业发展由价值链中低端向中高端转变、经济发展由资源开发型向效率提升型转变、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外引内培,激活本土 “人才富矿”

  走进企业

  强起来要靠创新,创新要靠人才。创新驱动实质上就是人才驱动。

  我区一些传统制造业的部分岗位就业人员素质较低,不能适应自动化设备的需要,智能制造推进面临“补课”压力。石嘴山市某化工企业投入的氯丁橡胶、聚乙烯醇缩丁醇由于人才技术力量的短缺,生产线投产困难。

  高端人才少、引进人才难、人才流失突出,这是我区很多企业遇到的共同难题。“大学生考出去一火车,回来一卡车”现象依然存在。我区人才的“梧桐树”该如何栽?本土人才的作用该如何发挥?

  代表建言

  “7年前,在吴忠仪表最困难的时期,流失了200多名技术人员。”马玉山代表来自吴忠仪表有限责任公司,对企业人才流失感同身受。面对窘境,该公司本着招得来、留得住,管用、稳定的原则,重点招聘宁夏籍和甘肃籍或在西北地区毕业的普通本科学生,通过3到5年的培养,将人才金字塔的“塔基”建立起来,保证了企业稳定发展的整体局面。

  马玉山代表建议,用人单位要充分利用好目前国家、自治区的人才政策,引进和培养本企业所需要的人才,尤其是要发挥科技领军人才的作用;集中财力定向引进拥有高端技术的成熟人才,借助项目带动本企业人才的培养;充分发挥现有的创新平台载体作用,为创新人才搭建事业的舞台。针对区位劣势,马玉山建议,加强宁夏籍学生回家乡工作的政策引导,尤其是全国排名前20位高校的工程技术人才,通过人才政策、家长动员等形式吸引宁夏籍学生回来。

  “创新驱动的关键是人才支撑,宁夏人才资源尤为短缺。”陈春平代表说,我区人才密度比全国平均水平低,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出台了一系列人才优惠政策,但与东部相比,人才吸引力要弱很多,也抢不过东部等发达地区。他建议,从国家层面予以统筹考虑,大力支持,对宁夏比照援疆援藏政策给予人才方面的支持。

  王东新代表建议,国家层面出台相关支持西部欠发达地区的研究平台建设、引才和育才政策。对西部欠发达地区的研究平台,特别是企业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博士后工作站等定期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确保研究平台的有效运行和持续建设。

  加大投入,提升创新支撑力

  走进企业

  宁夏天地西北煤机有限公司是国内最大的井工矿用带式输送机生产制造企业,见证了我区煤炭工业发展的风雨历程。近年来,公司R&D(研发)投入不足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公司R&D经费支出总额从2015年的1257万元,降至2017年的800万元。

  如何让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如何解决科技型企业研发能力薄弱、技术水平低、创新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

  代表建言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也是创新投入的主体。”许宁代表说,随着我区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一系列政策措施的相继出台,科技创新的能力建设和氛围营造效果将逐步显现。R&D投入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约束性指标,2017年我区R&D投入强度达到1.02%,再创新高。

  许宁代表建议,要加大创新投入力度,建立稳定支持科技创新的财政投入增长机制,健全创新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创新科技投入方式,构建灵活有效的科技投融资机制,激励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基本形成财政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风险投资等多元化的投资结构,确保到2020年全区R&D投入强度达到2%以上。

  “在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发挥上,让企业在科技创新大潮中当主力、唱主角。”杨玉经代表建议,要把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全面向科技型企业倾斜,释放政策红利,让正在创新的企业充满“获得感”。他表示,银川市在科技投入上,优先保障和合理安排财政科技支出,确保年均增长20%以上,到2020年R&D投入占GDP的比重达到3%;用足用活国家促进科技创新各项政策,以每年2亿元科技创新投资基金为引导,大力发展风险投资、天使投资,探索股权、互联网众筹、知识产权质押、科技保险等新型融资,撬动金融资本支持“双创”,激发“双创”活力,催生“新经济”裂变式发展。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